-1-
《野田黄雀行》
两汉·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曹植的《野田黄雀行》约作于黄初元年(220),是其后期作品。当时曹植处境艰难,亲信好友相继被杀,他只能借诗寄意。
诗分两段。前段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起,暗喻政治环境险恶。作者悲愤地得出"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的惊人结论,反映其内心痛苦。
后段讲述少年救雀的寓言。黄雀遭罗网捕捉,少年拔剑相救。这象征作者想象中解救朋友的场景,表达了对权贵的不满和对弱小的同情。
全诗思想深刻,语言质朴,具有汉乐府民歌风格。它展现了曹植在逆境中的心境,以及他向民歌学习的成果。
-2-
《题游侠图》
清·郑燮
大雪满天地,胡为仗剑游?
欲谈心里事,同上酒家楼。
《题游侠图》是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一位游侠的形象和心境。首句勾勒出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营造广阔视角。次句以问句形式展现豪情壮志,同时流露对未知旅程的期待。第三句转向游侠内心世界,表达孤独感和渴望被理解的心情。末句似在寻找与友人倾诉、分享的场所。
诗作意境悠远,画面优美动人。它成功塑造了一个心怀扶贫济弱、打抱不平理想的游侠形象。简洁有力的文字勾勒出游侠的外在气质和内心世界,让读者不禁为之神往。
-3-
《侠客行》
唐·温庭筠
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
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
《题游侠图》创作于晚唐政局动荡时期,反映了当时盛行的侠义精神。诗以"鸿都门"外阴云密布开篇,暗示侠客出行的艰难处境和坚毅性格。"宝剑黯如水,微红湿余血"两句巧妙运用比喻,展现剑的锋利和侠客的英勇。
末两句"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描绘侠客夜行场景,白马与黑夜形成对比,营造萧瑟氛围。诗人巧妙暗示侠客从洛阳到霸陵的行程,寓意由乱世驰向盛世的愿望。
全诗风骨遒劲,豪迈精奇,既赞美侠士精神,又蕴含诗人对理想难以实现的感慨。这种风格与温庭筠常见的秾艳之作迥异,展现了诗人多样化的艺术才能。
-4-
《逢侠者》
唐·钱起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这首赠别诗描述了钱起与一位侠者相遇的情景。诗中巧妙运用典故,"燕赵悲歌士"借用战国时代燕赵两国出产勇士的典故,暗指侠客。"剧孟"则代指洛阳。
诗人以"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开篇,既点明所遇之人的侠者身份,又交代相逢地点为洛阳。后两句描绘倾心交谈却因日落而不得不分别的场景,既表达了诗人对侠士的倾慕之情,也暗含对其前路的担忧。
钱起坦率地赞美朋友为燕赵豪侠,"寸心言不尽"反映了文人与武士间的差异。"前路日将斜"一句留有余味,使读者有所思索。
这首诗体现了钱起"体格新奇,理致清赡"的诗风特点,以独特视角描绘了与侠者相遇的珍贵情谊。
-5-
《走马引》
唐·李贺
我有辞乡剑,玉锋堪截云。
襄阳走马客,意气自生春。
朝嫌剑光静,暮嫌剑花冷。
能持剑向人,不解持照身。
《走马引》是李贺借乐府旧题发挥的作品,旨在讽刺当时自诩豪侠者的虚妄。诗人通过刻画市井少年的自夸和骄狂,表达对当世侠士的失望,同时也隐含对理想侠士的渴念。
首联描绘少年夸耀武器锋利,实则自诩技艺高超。颔联借"襄阳走马客"喻指骄狂无忌的侠客。颈联展现少年急于杀人立威的躁进心态。尾联则是对自诩豪侠者的揶揄,暗示其言过其实。
全诗用典贴切生动,意蕴曲折幽微。诗人借对市井少年的描绘,既表达对当世侠士的失望,又流露出对理想侠士的渴望,隐含着诗人凄苦落寞而又激愤不平的身世之感。
另有一说认为,李贺借"剑"喻自身才能,表达了对自己的高度自信,以及怀才不遇的感慨。
-6-
《紫骝马》
唐·杨炯
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骝。
蛇弓白羽箭,鹤辔赤茸秋。
发迹来南海,长鸣向北州。
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
杨炯的《侠客》可能作于他在秘书省任职期间,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渴望。诗歌刻画了一位即将奔赴战场的侠客形象,展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与理想。
诗的前四句描绘侠客和骏马的英武形象。"重周游"暗示战争再起,"金鞭控紫骝"凸显侠客的力量和信心。"蛇弓白羽箭"不仅是武器,也暗示局势紧张。
后四句抒发侠客的豪情壮志。"长鸣向北州"既写马又写人,暗示北方被匈奴占领的现状。末两句直抒胸臆,表明侠客此行的目的是报效国家,封侯授爵。
全诗笔力雄健,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它不仅展现了侠客的侠情侠气,也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现实和个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