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桥亭位于漳州市芗城区修文东路,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816年),明清时期有所维修,1983年和1997年再次进行重修,现为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曾收藏有明代七宝铜观音造像(后保存在漳州市博物馆)。
东桥亭跨漳州古城东边壕沟的东桥之上,庙前即是东桥,坐东北朝西南,南面是九龙江,西面为漳州文庙和漳州历史古街区。长10米、宽5米,东西走向的东桥在古时是水路交通要道,当年官员到漳州就任,都要经过这里,而且许多船只均会停泊在东桥下。因此东桥亭来往人员多,香火超过附近的西桥亭。中国民间都不会把住房建在桥上,认为这是煞地,风水不好,但东桥亭建在水沟之上,反映了寺庙具有镇煞的特殊性。
东桥亭建筑面积765平方米,采用中轴线布局,从西南向东北依次为门厅、观音殿、西方三圣殿、大雄宝殿,两侧廊庑,整体上为三进四合院。
东桥亭是以桥梁石向北延伸铺建的,殿堂为砖石木构建筑,屋面铺设红色琉璃瓦,屋脊装饰各种题材的剪粘,具“皇宫起”建筑风格。
门厅为三川脊硬山顶,屋脊饰剪粘。中港脊上雕双龙戏珠,脊堵浮雕瑞应祥麟、双凤朝牡丹,小港脊上雕蛟龙,脊堵浮雕唐僧师徒取经等戏曲人物,四寸盖嵌狮首。剪粘造型简洁,其中唐僧师徒四人虽以较少的瓷片进行拼贴,但动态逼真,呼之欲出,如身手敏捷、尖嘴猴腮的孙悟空在最前面探路,并不时回头招呼大家小心;猪八戒手提九齿钉耙,大腹便便地行走,滑稽幽默;唐僧骑在白马上,身体略微向外倾斜,仿佛在询问前方道路的状况;沙僧肩扛行李,大步流星地紧随唐僧。
门厅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插梁式木构架,彻上露明造。明间与次间采用隔扇门,槛窗木雕镂空交欢螭龙卷草纹。雀替、随梁枋、束随等金漆木雕缠枝花卉,坐斗雕戏狮。右侧墙上嵌1999年的《重修东桥亭碑记》石碑。
观音殿始建于唐代,明代重建,硬山顶,屋脊饰剪粘。正脊上雕双龙护宝塔,脊堵浮雕二龙戏珠、凤喜牡丹、瑞应祥麟、狮子戏球、锦上添花、玄武、香象等。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插梁式木构架,彻上露明造。殿内两根石柱为明代镀金盘龙柱,另两根石柱楹联系明嘉靖年间文学家卓晚春所题“但此往往来来事无凭,万劫总生一念;勿谓因因果果人得度,东桥直透西天”。斗栱为五踩双翘,雀替、扎牵、随梁枋、束随木雕鹤鹿同春、丹凤朝阳、喜上眉梢、宝相花等图案,狮座雕戏狮,雕工精细。正中供奉观音菩萨,两侧壁画为线描十八罗汉。
西方三圣殿始建于明代,硬山顶,屋脊无雕刻。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插梁式木构架,彻上露明造。外檐柱楹联石刻“法雨均沾漳土恍成乐国,慈云遍覆东桥若透西天”,佛龛两侧石柱楹联“宝笺长舟跨东桥无双道岸,慈航永渡通南海不二波流”。雀替、扎牵、随梁枋、束随金漆木雕鳌鱼、拐子龙、暗八仙、花草等。佛龛供奉西方三圣,两旁墙壁木雕壁画十八罗汉。
大雄宝殿建于清代,硬山顶,屋脊无雕刻。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插梁式木构架,彻上露明造。斗栱、梁枋、随梁枋、束随金漆木雕武将、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喜上眉梢、三国演义、荷花等,狮座雕戏狮,梁枋彩画水墨山水人物画。石柱楹联“慧眼灵心超世界,慈云法雨护沙门”。
东桥亭空间较小,前后均为狭窄河道,原为古城内船舶通道,可通往九龙江西溪,现为排水沟,两岸布满亭台楼阁;观音殿前天井有一方形小放生池,四周设竹节柱栏杆。天王殿前有一株参天的百年老榕,根深叶茂,枝叶婆娑,榕荫下曾是人们制作手工艺品、买卖货物、听戏、纳凉、饮茶、休憩的好去处。
古漳州城内号称有“三庵二院、九街十三巷、一株榕树不见天”,据说“一株榕树”就是这棵大榕树。三圣殿前庭院正中有一圆形石雕莲花缸,缸口四周雕如意造型。大殿后天井旁竖着一方《重修东桥亭碑记》石碑,上方正中刻“亭廊”两字,下方有捐资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