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喜欢杜牧、李商隐,特别是杜牧的诗中那种洒脱而不张扬的风格,空闲时看看杜牧浪迹扬州时的诗作,往往可以让我久久迷醉其间。
杜牧诗语言俊爽轻利,疏朗清新,读者可以轻松明白诗意,但是平易中让人不知不觉中已身临诗境,久久盘桓,体味着一种复杂而深刻的韵味。
在杜牧众多的诗中,我最喜欢的是他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在这首诗中,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其中的“二十四桥明月夜”中的二十四桥是什么意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诗中的“二十四桥”已经成了一桩公案,众多文人士子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打了一千多年的笔墨官司。
北宋沈括认为杜牧诗中的二十四座桥,散落在扬州城中,他在《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二十四座桥中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这二十四桥分别是:茶园桥、大明桥、九曲桥、下马桥、作坊桥、洗马桥、南桥、阿师桥、周家桥、小市桥、广济桥、新桥、开明桥、顾家桥、通泗桥、太平桥、利园桥、万岁桥、青园桥、参佐桥、山光桥等。一千多年过去了,沈括所说的二十四桥或毁于战乱,或淤塞,大多都已经不存于世,只留下开明桥和通泗桥两个地名了。
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并不是如上所说的二十四座桥,而是指一座名字叫“二十四桥”的桥。
首先,从南宋姜夔的《扬州慢》词中可以确定“二十四桥”是一座桥,而不是二十四座桥。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词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二十四桥如果是二十四座桥,那得有二十四个“波心”,视角无法聚焦。“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则可以肯定不是二十四座桥,因为唐代的扬州估计不太可能像现在一样有统一的绿化工人,把分布扬州各处的二十四座桥旁统一种上芍药。
其次,后代多种文献明确指出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是一座桥的名字。
清代李斗在《扬州画舫录》卷十五明确指出:“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
清代《扬州鼓吹词》中记载:“(二十四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清代康熙时期的小说家褚人获把《扬州鼓吹词》中的这段记载写进了《隋唐演义》,如《隋唐演义》第47回 “看琼花乐尽隋终 殉死节香销烈见”:
炀帝叫停舟起岸,大家上辇,慢慢的游到大石桥来。时值四月初旬,早已一弯新月,斜挂柳梢,几队浓阴,平铺照水。炀帝与萧后的辇到了桥上,那桥又高又宽,都是白石砌成,光洁如洗,两岸大树覆盖,桥下五色金鱼,往来游泳……
炀帝靠着石栏杆,与众夫人说笑饮酒。秦夫人道:"此地甚佳,不减画上平桥景致。"萧后问:"此桥何名?"炀帝道:"没有名字。"夏夫人道:"陛下何不就今日光景,题他一个名字,留为后日佳话。"炀帝道:"说得有理。"低头一想,又周围数了一遍,说道:"景物因人而胜,古人有七贤乡、五老堂,皆是以人数著名。
朕同御妻与十五位妃子,连朱贵儿、袁宝儿、吴绛仙、薛冶儿、杳娘、妥娘、月宾七个,共是二十四人在此,竟叫他做二十四桥,岂不妙哉!"大家都欢喜道:"好个二十四桥,足见陛下无偏无党之意。"
不管古人怎么众说纷纭,现代的扬州却采信了“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是一座桥的名字”的说法,在扬州瘦西湖新建了一座二十四桥,如今,这二十四桥已经成了扬州著名景点瘦西湖中的一个网红景观,引得无数游客前去观赏。
如果去扬州瘦西湖游玩,你将会看到一座新的二十四桥,这座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这座单孔石拱桥像一条玉带,长24米,宽2.4米,桥一共有二十四级台阶,桥旁有24根玉石栏杆拱卫。到处可见的二十四印记,无一不和“二十四桥明月夜”中的二十四映衬。
曾有幸去扬州瞻仰过这座桥,看着古香古色处处彰显着“二十四”的石拱桥,只觉得特别的尴尬,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