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相伯(1840年4月7日-1939年11月4日),原名马志德,出生于丹阳马家村(今江苏丹阳)。中国著名教育家,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中学、向明中学创始人兼首任校长,爱国人士,耶稣会神学博士。杰出教育家蔡元培、民国高官于右任、邵力子为其弟子。后人辑有《马相伯先生文集》。
马建忠(1845年2月9日-1900年8月14日),别名是乾,学名斯才,字眉叔,江苏丹徒(今属镇江)人。清末学者、外交家、近代早期维新思想家、语言学家,韩国国旗的设计者。1876年被派赴法国留学并任清史馆翻译。1879年得博士学位后回国,从李鸿章办洋务,曾任轮船招商局会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等。主要著作有《适可斋记言记行》、有《文通》(通称《马氏文通》)十卷,以拉丁文法研究汉文经籍的语言结构规律,为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语法著作。
陈庆年(1862年-1929年),江苏丹徒人,我国近代史学家、教育改革家和国家图书馆事业创建者。1906年任湖南高等学堂监督,并建成长沙图书馆,后协助缪荃孙创办南京图书馆,将杭州丁氏八千卷楼藏书八万余册古籍购归江南图书馆,使祖国文化遗产免于沦没。1908年,日商西泽占我东沙群岛,清政府与之力争,陈庆年遍阅海道各书,终在雍正年间陈伦炯《海国闻见录》的《沿海形势图》上找到东沙岛,证明此岛屿属于中国区域,争回了主权。
马贡芳(1874年11月-1939年),江苏省镇江市人。辛亥革命元老之一,1911年武昌起义之前二次广州起义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广东北伐军副总司令,陆军少将,爱国将领,系近代史上有名的"讨袁七将军"之一。
柳诒徵(1880年2月5日-1956年2月3日),字翼谋,号劬堂、知非,又号龙山,生于江苏丹徒(今镇江)。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历史学家,版本学家,书法家,文献学家,目录学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生前是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图书组主任。一生致力于中国历史的研究,是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中国文化史学的奠基人。
杨济川(1881年-1952年8月21日),名其源,谏壁镇人,民国时期江苏著名民族工业家。从小就对电学和经商颇有兴趣,28岁时就开办了自己第一家电镀厂,并结识了后来的合作伙伴叶友才和袁宗耀,三人合作创办华生电器制造厂并发展壮大,多次挫败了美国等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厂商的扼杀企图。而在解放后,杨济川的企业也对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杨济川先生正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国民族企业家的一个伟大背影。
赵声(1881年3月16日-1911年5月18日),字百先,号伯先,江苏丹徒(今镇江)大港镇人。1903年2月,东渡日本考察,与黄兴结识,同年夏回国,任南京两江师范教员和长沙实业学堂监督,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曾撰写七字唱本《保国歌》。1909年10月,担任广州起义总指挥,并制定具体计划。1910年6月底,与孙中山、黄兴在南洋商决大举之策。1911年3月29日率部赶往广州参加起义未遂。5月18日,怀着壮志未酬的悲愤溘然长逝,年仅30岁。
陈光甫(1881年-1976年),其原名辉祖,后易名辉德,字光甫,以字行世,出生于江苏镇江,中国银行家、中国近代旅游业创始人。1909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15年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短短20年间成长为中国第一大私人商业银行,拥有几十个分支机构,被誉为"中国最优秀的银行家"、"中国的摩根"。民族危亡之际,他毅然受命赴美,与胡适等鼎力促成美国政府的"桐油贷款",对抗战贡献至大。
冷遹(1882年6月22日-1959年8月18日),字御秋,江苏丹徒黄墟镇人,民主政治家。曾先后参与新军起义、武昌起义,并担任中华民国陆军第一军第三师中将师长。二次革命中流亡日本,袁世凯复辟后回国投入护国运动。抗战期间转至重庆,担任历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解放后历任中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副省长等职。
吕凤子(1886年7月7日--1959年12月20日),原名浚,字凤痴,号凤子,别署凤先生,出生于江苏丹阳。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艺术教育家,职业教育的重要发轫者,"江苏画派"("新金陵画派")的先驱和最重要缔造者之一。1949年后,任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苏师范学院教授、江苏省国画院筹委会主任委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曾培养了如朱德群、吴冠中、李可染、刘开渠、王朝闻等一大批当代中国美术大家,在中国美术史和美术教育史上留下了重要一页,被誉为中国美术界的"百年巨匠"。